财政部山西监管局:构建“三抓三促三督”机制 全方位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工作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7日 08:59
山西监管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部党组要求,把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作为全局重点工作任务,聚焦关键环节,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监管力量,加强全过程监管,抓闭环、促提升、督实效,与发改、商务、林草等有关部门及重点项目建设单位通力协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不断提升监管工作质效。
一、抓前期工作,促实谋细划,督部署落地
一是制定监管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山西省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形成由局党组抓总调度、监管三处牵头落实、相关业务处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二是建立横向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主动加强联系,分别与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就资金调度、项目调度形成共识,约定每月由省财政厅提供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拨付情况、由省发展改革委提供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促进信息共享、成果互用。三是开展摸底督导调研,注重系统推进。开展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重”“两新”情况摸底调研,督促省财政厅按时分配下达资金,及时将资金分配下达文件和项目绩效目标抄送我局;督促省发展改革委加强项目调度管理,指导项目单位及时办结承诺办理的手续,推动项目按时开工建设;督促省商务厅加快订单审核和资金兑付进度,确保中央“两新”政策部署落地。
二、抓过程监管,促实查深究,督问题见底
一是统筹线上监控与线下核查,确保监管广度。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转移支付监控模块,对“两新”资金进行线上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资金拨付使用的异常情况,研究识别资金支付管理的薄弱环节。以线上监控情况为导向,开展靶向聚焦监管,将发现的疑点作为线下核查的重点,分区域按月开展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现场核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核实项目资料、延伸实地核查等方式,做实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就地监管。二是结合日常监管与集中核查,拓展监管深度。建立联查工作机制,将超长期特别国债监管融入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与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同步开展,通过横向数据对比梳理线索、锁定疑点、深入核实、精准监督。按照财政部安排部署,对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领域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核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核查重点,确保核查问题事实清楚、责任清晰、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三是坚持由点串线及由线到面,强化监管密度。注重举一反三,以具体项目为切入口,核查前期工作是否扎实、资金下达是否及时、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工程建设是否规范等,并针对发现问题延伸核查相关部门、相关领域涉及的其他项目,扩大监管成果。做好查调结合,坚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相结合,针对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趋势性问题和苗头性问题,注重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成因及危害,聚焦政策落实的难点堵点形成意见建议,将相关情况专题报告相关司局及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提升监管质效。
三、抓末端问效,促实改固本,督促整改到位
一是争取高位推动,促进整改走深走实。持续开展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线上监管,将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题上报省政府,推动政策落实,确保广大消费者获得足额补贴、享受政策红利。整理总结上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向省政府汇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科学、规范、高效管理使用。二是加强纵横联动,促进整改见行见效。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制落实”工作模式,按季度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发函,要求其切实发挥牵头部门职能职责,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核查发现问题整改。按月向各地市财政局发函,要求其对反馈的问题逐条逐项梳理,及时解决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持续跟踪需长期整改的问题,督促问题整改清零。三是落实管理责任,促进整改成果转化。针对监管发现个别领域资金和项目管理存在问题较为典型与突出的情况,约谈相关省级主管部门,促进其切实履行部门财会监督职责。开展集中排查,在督促违规问题立行立改的同时,聚焦典型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以适当形式组织地方、部门对同类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加强问题集中整治,及时排除风险隐患。推动制度建设,注重从制度机制上查短板、找不足、明差距,持续加强内控管理,努力做到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批漏洞。
来源:财政部山西监管局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