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吉林监管局:守土尽责 筑牢地方财政运行“安全网”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6日 08:42
财政部吉林监管局:守土尽责 筑牢地方财政运行“安全网”
吉林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地方财政运行监管作为核心任务,深度调研属地经济发展态势与财政运行状况,对全省基层财政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剖析,构建“监测分析、评估预警、监督提醒、整改问责”全链条闭环式地方财政运行监管机制,为地方财政稳健运行、财政政策高效实施和财政科学管理提供坚实保障。
一、聚焦制度建设,完善地方财政运行监管机制
一是完善业务制度,保障监管工作有序实施。出台地方财政运行监管及分析评估实施细则等,明确数据采集、分析、现场调查、情况反映、督导提醒各个环节具体要求,保障监管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二是规范业务流程,实现工作责任清单化管理。修订内控操作规程,对地方财政运行监管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重点聚焦财政收支、“三保”保障等关键领域,强化对财政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以及跟踪评估。三是加强内部协同,提升协同配合效能。制定处室间监管工作协同配合办法,整合全局资源力量,形成牵头处室主导、相关处室协同、重点任务全局参与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监管工作的整体效能。四是健全沟通协作机制,强化监管信息共享。建立与省财政、税务部门的三方定期会商机制和重点县区的联系点机制,围绕地方收入、预算安排、“三保”支出保障、库款监测等内容进行不定期交流,实现监管成果与重要信息的互通共享,推动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二、聚焦动态监测,强化精准分析研判
一是多源采集信息,及时把握经济态势。充分利用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部门公开信息,收集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关键经济指标,精准把握地方经济发展趋势。二是优化日常信息采集方式,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切实为基层减负,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提供财政收支、暂付性款项、库款变动等数据。制作财政运行情况统计表,对数据变动异常的地区,进一步收集“三保”是否足额保障、大额暂付性款项支出原因等具体信息。三是加强数据梳理整合,进行动态监测。在对属地主要经济指标、市区财政运行数据及时采集登记,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梳理,每月对地方财政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对比发现财政数据异常波动,保障工作的时效性、有效性。四是量化细化监管指标,加强科学研判。研究优化动态监测分析体系,细化指标标准,设计包含5大类31项指标的监管指标体系。依据指标对市县级财政运行状况进行排序,全面衡量、科学评价各地财政运行情况,为及时调整完善重点监管范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措施提供遵循。
三、聚焦闭环管理,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在精准监测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评估预警、监督提醒、整改问责”,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监管机制。一是分级评估,分类预警。根据监测分析反映出的基层财政实际情况,将所有市县划分为“红、橙、黄、绿”四个等级。对于红色和橙色地区实施长期重点监控,尤其是对财政收入波动大、“三保”保障不足、财政收支存在缺口、暂付款规模大的地区按月调度、分析变化原因、研判发展趋势。二是监督提醒,消除隐患。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电话询问、监管约谈、下发关注函等方式及时进行督导提醒。针对重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牢牢把握“影响问题的因素”和“问题影响的因素”两个关键点,深入研判当地财政运行情况,分析可用财力与实际支出需求之间的差异,面临的困难等,切实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三是督促整改,提升管理。针对日常监控和重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地方切实抓好整改落实。梳理基层财政运行的共性问题,深入研究剖析原因,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和具体改进措施,积极为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提供参考,实现“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几年来,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并专题研究解决。有效发挥监管局贴近基层、就地监管优势,提升了地方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来源:财政部吉林监管局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