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密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立足监管主责主业,通过严把审核关、优化执行关、深化服务关、强化监管关,推动税收政策规范执行、高效落地,政策红利得到有效释放,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监管力量。 
  一、严格审核把关,筑牢政策执行基础。立足职能定位,坚持标准先行,加强流程管控,分类建立标准化审核体系,确保政策执行规范精准。一是统一审核标准和流程。针对天然气进口增值税先征后返等业务,严格执行“初审—复审—终审”流程,逐项审核各类报送材料,自制标准化审核清单并细化记录各项要素,确保流程规范、结果准确。二是强化重点业务监管。对一般增值税先征后退业务,认真核实纳税人资质,确保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计算准确,账、表、票数据勾稽关系一致,保障政策执行到位。三是落实闭环管理机制。定期与税务部门共享增值税先征后返(退)业务数据,强化数据比对,打造征退联动、信息互通的监管模式;与人民银行建立动态对账机制,按月核对退付数据,确保应退尽退,实现先征后返(退)政策执行闭环。 
  二、优化执行机制,凝聚政策监管合力。发挥属地优势,前移监管关口,强化部门协同和过程复查,构建执行精准有力的政策落实机制。一是压实各方主体责任。立足更加宏观的视角,加强与属地财政、税务等部门联动,明确任务分工及协作要求,汇聚监管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二是加强大额退税复查。对单期退税额超500万元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在地方财政部门复查基础上开展终审。对于首次申报的企业,结合资料审核和现场核实,深入企业核查生产经营情况,重点核实综合利用的资源品类、实际进出货流和进销项票流等关键环节,科学准确判断即征即退项目进销项税额申报的准确性。三是集成信息加强研判。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手段穿透式监管,强化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及时获取、归集必要信息数据,实现监管标准化、精准化,确保大额即征即退业务合规开展,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三、深化服务协同,提升政策落实效能。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守底线与促发展结合,将主动服务融入监管全过程,通过高质量服务提升政策落实质效。一是加强宣传推动政策应知尽知。对符合增值税先征后返(退)政策但未申报的企业,逐一宣讲政策,了解未申报原因,并针对性解答申报资格等政策口径疑问。二是精细指导助力企业应享快享。对初次申报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导,主动提供申报所需资料清单和申报样表,详细讲解相关表格填报口径及具体要求,针对以往企业填报过程中的易错点逐一进行提醒,提升申报材料质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申报便利度和准确性。三是优化流程赋能红利速享。尽可能压缩审批时限,加强与人民银行在资金退付环节的衔接,打通“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快速享受政策红利。 
  四、强化日常监管,服务宏观决策施策。保持监管敏锐性和前瞻性,构建日常监测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发挥“探头”“哨兵”“参谋”作用。一是常态化监测把握收入态势。深化与属地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联动,定期了解掌握地方财政收入和税收动态,分税种、分层级、分区域开展监测分析,全面了解收入变化背后的财税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影响支柱产业发展、重点税源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二是深入调研政策执行成效。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工作,加强与市场主体沟通联系,延伸工作触角,建立重点行业(企业)持续跟踪监测制度,通过电话调研、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相关财税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分析影响政策效能的原因,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研提建议服务决策。充分利用监管和调研中掌握的情况,结合定期“回头看”等方式检验政策实效,推动分析成果转化为优化政策、完善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升服务宏观决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